環品時論:減排責任應符合公平正義 環境正義
我國機車數量高達1500萬台,「台北橋機車瀑布」令人震撼的畫面,還曾獲選為「國家地理雜誌」攝影比賽的十大編輯精選作品之一。
2020/05/06 21388
(中時報系資料照)

我國機車數量高達1500萬台,「台北橋機車瀑布」令人震撼的畫面,還曾獲選為「國家地理雜誌」攝影比賽的十大編輯精選作品之一。雖然政府對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鼓勵從未停過,但據統計,台灣2018年至2019年機車總掛牌數仍高達176萬台,其中電動機車僅占14%。


道路規畫、種行道樹助減碳

台灣有著「機車王國」之稱,然而這頭銜並非來自生產製造機車的大宗國,而是機車密度居世界第一。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表示,談到「機車王國」的機車族,騎車是因為生活及工作上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反映在產業結構和人口比例,若現在產業結構中大多數人仍以機車為代步工具,那麼高碳排的現況就很難有改變,另外,城市的道路規畫、行道樹種植的規畫是否有助碳排的減少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根據2019年經濟部能源局資料顯示,台灣2018年交通間接碳排3632萬公噸,2018年至2019年機車總掛牌數仍高達176萬輛,其中電動機車僅占14%,顯示燃油機車仍占多數,機車業者除了研發碳排更低的技術及車輛外,也可挹注一定比例的營業額做些社會責任工作,例如種樹、淨灘以及舉辦環境教育等。


減排責任應符合公平正義

謝英士解釋,不只是運輸部門,能源部門、工業部門或住商部門都能夠有各自制度性的規定,各種企業也能在產業中做出友善環境的調整,以承擔減排責任,雖然無法一蹴可幾,但指日可待。他進一步指出,「節能減碳」是一個逐漸為大眾接受的普世價值,然而節能減碳不只是個人所為,能夠反映在制度上更好,全球目前僅英國、墨西哥及台灣等3國有「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這是一大進步,但更要符合「公平正義」原則,簡言之,誰碳排得多,誰就要付更多減碳的責任。


以現在的「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來看,謝英士指出,減排部門的責任是以「間接排放」來做減排的計算基礎,也就是以單純用電的情況來做減排依據,舉能源部門為例,能源部門的「直接排放」占台灣總排放66%,但到了「間接排放」就只剩10%,6倍差距其實有違基本的公平正義原則,政府可以在制度上找到更加公平的方式要求各部門承擔符合比例的責任,企業也可主動提出承擔責任的做法。


* 本文刊登於109年05月24日《中國時報》永續綠地球專題報導。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