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樹都系列(三):立志做「前人」,為下一代打造台北樹都 生物多樣性 環境法治
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對城市而言,更顯珍貴。到底一個城市要種多少樹?怎麼種?才能達到降溫的效果?
2020/02/28 19002
圖/sharonang

樹木,綠意盎然討人喜歡,但樹是生命,也有生老病死。城市裡的環境對樹並不友善,一般來說壽命大概是40年 。如果沒有一個世代、一個世代繼續種樹,只會越來越少。

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對城市而言,更顯珍貴。到底一個城市要種多少樹?怎麼種?才能達到降溫的效果?

2019年威斯康辛大學麥迪森分校研究人員非常有實驗精神 ,他們在腳踏車上安裝溫度感應器,反覆穿梭麥迪森市不同樹木覆蓋的街區,最後認為:一個城市街區若有40%的樹木覆蓋率,可為城市顯著降溫,即便覆蓋率只有20%也有效果,而最熱與最涼爽區域日溫差可達3.5 °C(標準差0.13 °C;範圍 1.1–5.7°C)。

國內學者則認為:城市綠覆率達20%以上,是維持居住健康的指標,30%以上是城市綠化政策的理想值 。如果以綠樹蔭作為綠覆率,樹冠覆蓋率20%應該是合理且兼顧市民居住健康的目標。

根據台北市政府資料,目前台北市的行道樹約有8.7萬棵,加上公私有開放空間,大概10萬棵樹,如每棵喬木樹冠16平方公尺,樹冠面積約為1.6平方公里;約佔台北市「平地面積」116.9平方公里的1.3%,距離20%還有很大距離。

而要達到20%目標,大概還要種下150萬棵樹。因此「台北樹都運動」訂下每年5萬棵樹,10年50萬棵,30年150萬棵樹目標。

我們認為台北近郊山坡地,如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綠蔭,雖然涼爽怡人,但並不會直接嘉惠市民,因此僅以平地面積估計。這個數量,如果全部交由政府來做,挑戰很大,但換個角度,台北人口有264萬,大概是2人種下一棵樹,負擔其實不多。

時間如果拉長到30年,每個台北市民種下一棵樹,應該是可以做得到的事。

種植樹木可以是灌木、小喬木,地點可以是自家陽台、屋頂、鄰里空地,不一定每棵樹木都要是參天大樹,但只要有樹,效益就會疊加,逐漸浮現。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今天種樹,每個人都是前人,積福報,一起為下一代打造台北樹都。

【抽獎活動:加入環品會粉絲團,支持台北樹都運動】(即日起至3/5)

抽獎條件:(1) 加入環品會粉絲團(2/17日起)、(2) 於台北樹都貼文下方留言,留言包含「台北樹都」四個字,內容不拘。

活動辦法與得獎公告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QPF30plus/posts/1457539351079946

「台北樹都運動」另有國小繪畫、國小國中高中散文、高中新詩比賽(3/20截止),詳細辦法與理念請見網站:http://www.eqpf.org/treecapital/index.html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