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品時論:加拿大(森林碳匯)原住民大氣利益共享協議 環境正義 氣候變遷
加拿大BC省的「原住民大氣利益共享協議」是應氣候時代變化而生,這樣的創新模式,或許是台灣面對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另一帖氣候解方。
2022/04/15 14901

國發會於三月底發布台灣的淨零路徑,其中包含「森林碳匯」。碳匯量目標從現今21.4百萬噸,提高到2050年22.5百萬噸。以30年時間增加110萬噸,約5%的碳吸存量。


雖然尚不清楚上述「增匯」的過程與方法,但淨零目標下,以森林碳匯而言,不容忽視的是傳統領域與國有森林多所重疊之原住民族角色。


而加拿大哥倫比亞(BC)省森林碳倡議計畫(Forest Carbon Initiative, FCI),可作為台灣「淨零時刻」中關於森林碳匯政策規劃的參考。


2017年BC省政府啟動森林碳倡議計畫,目標增加該省碳封存量及避免毀林排放。


2018年進一步與加拿大聯邦政府簽屬協議,由聯邦政府低碳經濟領導基金提供五年經費支持(約1.4億加幣,32億台幣)進行綠色投資。FCI包含一系列森林碳項目,投資包括重新造林、施肥、增加木材殘留纖維利用及道路重建等。


FCI依據成本、可用土地面積、地理分布、原住民參與及實現共同利益的能力(例如創造就業機會、改善生物多樣性及棲地等),確定投資優先順序。BC省擁有世界最大且完整的沿海溫帶雨林-大熊雨林(Great Bear Rainforest),即為其中亮點。


2020年BC省FCI納入「大熊雨林碳計畫」,計畫面積廣達6,400平方公里,項目內容包括改變土地使用法規,將以前被指定、認可或批准用於商業伐木的森林,轉為受保護的森林,從而增加碳儲存,也避免採伐、建路及其他林業作業造成碳排放,屬於促進森林經營管理(IFM)的增匯做法。


大熊雨林近半是原始森林,是當地原住民(包括Wuikinuxv、Heiltsuk、Kitasoo/Xai’xais、Nuxalk、Gitga’at、Gitxaala、Metlakatla、 Old Massett、Skidegate等26個部落)的家,也是著名的海達文化遺址(Haida Heritage Site)所在地。


由於此處土地既是國有財產,又是原住民族所有,因此早於2015年,BC省與海岸第一民族(Coastal First Nations, CFN)即簽署和解協議(Reconciliation Protocol)及大氣利益共享協議(Atmospheric Benefit Sharing Agreements, ABSAs),明確CFN對區域內森林管理及生產性森林數量變化,擁有其所產生之碳補償額度八成。


透過碳補償機制取得氣候資金,協助原住民發展的構想終於2020年實現。據估計大熊雨林碳項目每年可產生100萬噸的碳補償,其中65%用於管理支出,剩餘的35%則由各沿海原住民族群決定如何使用這筆收入。


BC省2010年以來,要求國營企業、政府部門、學校、醫院落實碳中和,測量及減少碳排放量,並抵銷不能消除的排放。上述單位即可透過購買大熊雨林的碳項目抵銷排放,賦予大熊雨林碳項目持續經營可能。


加拿大BC省的「原住民大氣利益共享協議」是應氣候時代變化而生,這樣的創新模式,或許是台灣面對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另一帖氣候解方。

Copyright © 2016 財團法人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All Rights Reserved.